世界热门:春风化雨育人才

东方资讯   2023-05-10 17:30:40

春风化雨育人才


【资料图】

——记滨海新区教育帮扶团在青海省尖扎县教书育人事迹

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帮扶团教师合影

■ 记者 李棽棽 报道

尖扎县,一个你大概不会太熟悉的名字。它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境内有着折戈里山、戈尕山、色尖山、扎马山……最高海拔达到4614米。去年7月份,刚刚从天津滨海新区大港第三中学调任到大港油田第三中学的副校长陈雪梅,带领其他5位教师组成“组团式”帮扶团队来到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今年,团队更是大年初六就回到尖扎县,在这里续写“春风化雨”式的教育帮扶故事。

“育人至上 教师第一”

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完全民族中学,从早上6点的早自习开始,帮扶团队的老师们就抵达学校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0点的晚自习结束,甚至是学生们就寝后,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宿舍。“和以前的帮扶是不一样的,除了上好课,还得带好自己的学科,最重要的是为当地‘造血’,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支本土的优秀教师队伍。”陈雪梅坚信“育人至上,教师第一”,为了更好地了解校情、学情,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与当地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是必须的。

民族地区的学生理科基础普遍比较薄弱,问题在于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关键处入手,慢慢改变。”陈雪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靠人,她在物理组内创新性地开展了《如何帮助学生学好高中物理》专题讲座,从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分析出发,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再到如何充分展现学科魅力等等。“在和当地老师们的互动中,我感受到他们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也激发了老师们上好课的斗志。”陈雪梅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

尖扎二中的老师大多是藏族人,语言造成了教学路上的许多障碍。特别是英语的教学,老师们交流的言语中流露出些许的无奈与失落。尖扎二中的老师豆尕吉说:“有合适的机会,我也很想参加优质课之类的竞比,但是我普通话不好,英语也不流利……”听到这里,滨海新区帮扶团队的黄晶晶老师深知他们缺乏的是自信,她说:“虽然名义上我是教研组组长,但实质上我们是伙伴,只要有需要,我肯定毫无保留。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就这样,她与本土教师一起探讨努力的方向,申请省级课题《基于认知内驱力的民族地区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探究》,并成功立项。整个帮扶团队的老师们带领本土教师以省级重点课题《“3+1+2”新高考模式背景下县域民族高中学生学习内驱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和四个一般课题为抓手,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为了系统性改善本土教师的教学情况,帮扶团队安排了各学科每周半天的教研活动。如今,它已成为教学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开展教学学法讲座、听课磨课,分享心得体会,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尖扎二中的老师们对此十分认可:“我们喜欢这样的教研,希望今后多讲点案例,拓宽我们的眼界,便于借鉴更多的做法,提升教学能力。”

“非常感谢您没有放弃我!”

帮扶团成员彭琼的身份不仅是任课老师,还担任了这所寄宿制学校的一名班主任。今年刚开学,尖扎县的天气乍暖还寒,晚自习上突然有个学生浑身发冷,在紧急妥善处理后,不放心的彭琼第二天早上给孩子捎去了早点。“我看到了孩子有点害羞不好意思的脸庞,眼里噙着的是心底涌动的感激与欣喜。此后,在课堂上,她时不时有走神的时候,只要及时发现了我在注意她,她总是不好意思地赶紧回过神来。我知道,孩子对我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这是一种用爱唤起的生命应有的样子。”

正如陈雪梅希望的那样,滨海新区“组团式”帮扶团队像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改变从细微之处慢慢发生,而学生们的反馈总是最为直接。“非常感谢您没有放弃我,总是鼓励我们,让我们不要放弃,还有时间努力,我们一定能成功!”“以前总是为别人而学习,这学期的努力学习都是自己主动的,我从一个天天背书的学生变成了一个静下心来做题的学生,学习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孩子们朴实的话语、努力的行动,为帮扶团老师们今后的工作带去了不竭动力。